引言
新约圣经《哥林多后书》(2 Corinthians)第12章后半部分(12:11起)到13章末节(13:13)是使徒保罗给哥林多教会留下的极具印象深刻的结束段落。在这里,保罗并不仅仅留下教训,而是为了纠正教会,揭露自己所面临的严重处境,再次确认他使徒身份的权威与真诚,并恳请教会坚守福音的纯粹和群体的成熟。这段经文既是他与哥林多教会长时间互动所结出的果实,同时也是他最后发出的警告之声。
张大卫牧师在对这一段经文进行注释和讲道时指出,哥林多教会所经历的问题,放到两千年后的现代教会来看,仍然具有警示意义。教会的“体质”并不容易改变,而凡有福音工作展开之处,就常常会以各种变形方式出现人性的幼稚、财务问题、对权威的误解以及虚假教导。在这个脉络下,被称为“流泪的书信(tearful letter)”的《哥林多后书》后半部,不单是一个时代的记录,更是对历世历代所有教会和信徒所发出的生动警戒与盼望的信息。
在这里,张大卫牧师通过保罗对哥林多教会信徒的最后劝勉与责备,探讨现代教会该如何坚定地站立在福音之上,如何达成群体的成熟,如何看待教会领袖的权威与信徒的顺服,以及在圣灵里进行信仰的自省与爱心的践行。同时,他也给出具体建议,阐明教会应该如何在财务、虚假教师、人际冲突、对罪的忽视等复杂问题中,以信仰为根基予以克服。
在下文中,我们将围绕5个主题来重构这段经文所包含的核心信息。第一,保罗严厉责备并理解哥林多教会的历史处境;第二,使徒权威与谦卑的悖论;第三,关于财务问题与假教师的保罗立场,以及对福音纯粹性的坚守;第四,通过爱与忍耐、同时辅以教会惩戒来建造群体;第五,三位一体上帝的祝祷与教会的完整成长。基于这五大主题,结合张大卫牧师在牧会与神学上的见解,可帮助现代教会更好地理解并应用《哥林多后书》的信息。
主题一:保罗的严厉责备与哥林多教会的处境理解
- 1. 历史背景与保罗的心碎
保罗在第二次宣教旅程中曾逗留哥林多(约一年半),为当地教会奠立福音根基。其后他前往其他地区继续宣教。在保罗离开期间,哥林多教会中 infiltrated(渗入)了假教师,引发了混乱。这些人否定保罗的使徒权威,传播与正统不同的“另一个福音”,动摇了信徒的信仰。为了解决此事,保罗曾多次写信、尝试亲自拜访,但问题并未轻易化解。
张大卫牧师在此特别强调保罗当时的人性痛苦及灵性挣扎:曾经用爱心哺育的教会,现在竟质疑保罗并破坏他的诚信,这无疑给保罗带来沉重打击。他为了福音甘心舍己,如今却要为自己辩护,甚至“愚蠢”地夸口。这种情势看似荒谬,但保罗之所以置身于这种“愚蠢”之地,正因为在保卫福音面前,他无法保持沉默。
- 2. 与现代教会的平行
张大卫牧师由此对比当代教会的现实:当今教会也常常面临被扭曲的福音、对领袖权威的挑战、财务问题引发的猜疑,以及信徒间的冲突。教会并非完美之地,而是一群蒙恩却仍在成圣过程中的罪人所组成。因此,哥林多教会的危机也可能成为现代教会随时会面对的实际挑战。
- 3. 保罗选择了坚定而非沉默
福音的理想似乎是效法《以赛亚书》第53章中的羔羊形象:在受苦中默默忍受。但面对教会困乱与福音真理被损毁时,保罗判断沉默反而会带来更大的危害。因此,他“愚蠢”地自我夸耀、自我辩护,并用严厉口吻谴责假教师。对此,张大卫牧师提示:为守护教会健康,必要时需要采取果断应对。爱并非包庇一切的借口,反而应有直面罪恶与虚假并加以纠正的勇气。
- 4. 保罗责备背后的爱心动机
在保罗严厉的言辞背后,其实蕴含着深层的爱。他希望哥林多教会能坚固站立在真理之上,不得已才进行责备和辩护,为的是不放弃建造教会的“善战”。张大卫牧师将这一点应用到当代教会领袖:当局势混乱时,领导者不能以“爱”的名义对罪不管不顾,也不能向世俗妥协;而应当怀抱谦卑又坚定的态度,用真理来引导群体。
主题二:使徒权威与谦卑的悖论
- 1. 使徒标记与真正权威的依据
保罗在哥林多教会已经充分展示了他的使徒印记(参见林后12:12),行了神迹奇事,并以恒久忍耐教导信徒。然而,教会不仅缺乏感恩之心,反而因为他没从富裕的哥林多教会领取薪酬而质疑其动机:“为何这位使徒在我们如此富庶的教会却不收薪?他在打什么主意?” 这种想法显露了对保罗真诚的背弃和怀疑。
张大卫牧师指出,真正的使徒权威,并非只靠神迹或外在成果来证明,更根本在于他对福音的忠贞、对自我的牺牲、忍耐,以及致力于建造教会的奉献。保罗正是体现了这些关键要素。
- 2. 权威的目标:非摧毁而是建造
保罗在林后13:10说明,他所领受的权威是“为建立而不是为拆毁”。这明确说明了教会权威的目标:并非为了摧毁群体或压制信徒,而是为了建造与成熟。张大卫牧师强调,今天的教会领袖也要牢牢记住这一原则。权威若被滥用,教会会受伤;而若被过度轻视,教会又会走向瓦解。因此,权威必须回归它的本质与目的,为了坚固并成熟教会而存在。
- 3. 软弱中的能力:十字架的悖论
保罗效法基督的榜样,宣扬自己在软弱中更能彰显神的大能(林后13:4)。基督在十字架上看似软弱,却以复活显出何等权能;同样,保罗承认自身软弱,却因此让神大能有施展空间。这对教会而言,既是一道防止领袖自恃过高的保障,也提醒教会不要被成功主义俘虏。张大卫牧师特别指出,现今教会领袖若能正视自己的软弱,并单单仰赖神的能力,才是真正树立权威的途径。
- 4. 当代的启示:权威与谦卑的张力管理
如今教会常在“权威主义式领导”与“无权威式放任”之间摇摆。张大卫牧师认为,从保罗身上可见真领袖同时具备权威与谦卑,而这唯有在圣灵里才能真正实现。权威对守护真理与群体成长绝不可或缺,但它不是人性独断,而应通过神的能力和基督的谦卑来展现。这个悖论对今天的教会领袖而言,是值得仔细省思的要点。
主题三:财务问题、假教师与福音的纯粹性
- 1. 财务上的误解与冲突
哥林多教会财力雄厚,财务问题也就分外敏感。保罗刻意不从他们那里领取生活费或报酬,主要是防止人以为他拿福音做交易。然而教会却反向质疑:“为何这位使徒不从我们领受金钱?他究竟有什么算盘?” 这类质问反映了教会将福音等同于财务交易或利益交换的扭曲心态。
对此,张大卫牧师提醒:金钱是教会里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但绝不可沦为评判福音价值或领导者奉献的标准。若在金钱上附加过多意义,就会动摇福音的纯粹性。
- 2. 假教师的狡猾渗透
假教师通过诋毁保罗来分裂教会。他们如同蛇诱惑夏娃一样,巧言挑拨。他们贬低保罗的使徒职分,放大财务争议,传讲“另一个福音”而扰乱群体。张大卫牧师借此例指出,当今教会亦面临异端、成功神学、过度物质化等冲击,必须严加防备,全力守护真道。
- 3. 坚守福音的本质
保罗激烈的言辞核心在于捍卫福音的真纯。他宣称:“我们不能敌挡真理,只能扶助真理”(林后13:8),道出了他心中的迫切。福音的中心是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与复活,是白白的恩典。若以金钱或人的得失来衡量,就等于曲解福音。
张大卫牧师再度强调:福音的本质在于“白白的恩典”和“牺牲的爱”,教会绝不可容忍任何背离福音本真的世俗思维或假教训。金钱可作为福音的工具,但决不是它的目的;教会首要追求的应是神国的公义与真理。
- 4. 打破玉瓶的女子与“圣洁浪费”的灵性
那位将名贵香膏浇在耶稣身上的女子,遭到犹大的责备,仿佛她的所作所为“不合理”。这与哥林多教会用金钱衡量福音的思路如出一辙。但耶稣责备了“理性批评”,彰显了“爱的浪费”正是福音的特点。张大卫牧师用这个例子提醒:教会有时需以貌似“浪费”的方式去见证神的爱,彰显福音的精髓。一切资源,包括金钱在内,不过是福音的工具,而非教会的目标。教会的价值不在于财务收益,而在于十字架之爱的实践。
主题四:爱、忍耐、权威惩戒:保罗建造教会的原则
- 1. 爱的本质与群体关系
保罗深深地爱着哥林多教会。他说:“我所求的不是你们的财物,而是你们自己”(参见林后12:14)。这句话清楚显示他愿意为信徒的灵魂付出,牺牲自己。然而教会非但没有给予同样的爱与回应,反而怀疑、疏远保罗。张大卫牧师在此强调,真正的爱并不以对方是否回报为前提,而是甘心舍己的牺牲。
- 2. 忍耐的重要性
爱是恒久忍耐(参见林前13章)。在哥林多教会的乱局中,保罗展现了痛苦而又坚定的忍耐。这种忍耐并非懦弱,而是挽救群体的战略性等待。张大卫牧师将其形容为“在撕心裂肺的处境下,为真理而等待与坚持的力量”。当代教会在彼此相爱、互相建造的过程中,也需要这种愿意受苦的忍耐。然而,忍耐并不意味着无限期放纵罪恶或谎言;在合适的时机,仍须通过教会惩戒(权威执法)来恢复秩序。
- 3. 惩戒的必要性与目的
保罗在哥林多后书13章开头直言:“这次去就不再宽容那些犯罪的了”(参见林后13:2)。这说明爱也不代表对罪的无原则包容。教会惩戒旨在洁净群体,并引导陷于罪中的人悔改回转。张大卫牧师强调,惩戒绝非破坏或残酷行径,而是一种带着严肃之爱、为恢复信徒生命与教会健康所进行的行动。若当代教会忽视此原则,就容易让罪与虚假在“爱与宽容”的名义下扩散蔓延。
- 4. 爱、忍耐、惩戒的平衡追求
现代教会常在“用爱之名宽容罪”与“以严苛权威压制信徒”这两个极端之间摆荡。张大卫牧师认为,从保罗的榜样可见,只要爱、忍耐与惩戒三者得到适度平衡,教会才能茁壮成长。教会要以真理的严肃态度带领人悔改,也要以恢复性的爱扶助软弱者。唯有这种平衡,教会才能真正成为在世人面前见证真理与爱的群体。
主题五:三位一体的祝祷(林后13:13)与教会的完整成长
- 1. 祝祷的意义
保罗在书信结尾写道:“愿主耶稣基督的恩惠、上帝的慈爱、圣灵的感动,常与你们众人同在”(参见林后13:13)。这并非只是惯例性客套话。张大卫牧师提醒,这是保罗将三位一体上帝的恩典、慈爱与交通作为礼物赠予哥林多教会,也是在呼唤他们进入三一上帝的共同体中。此祝祷标示了教会应追求的终极信仰境界,即活在圣父、圣子、圣灵的团契中。
- 2. 三位一体式的群体理解
教会应当效法三位一体上帝爱的流动。圣父的爱、圣子的恩典、圣灵的团契若能在教会实现,各种背景各不相同的信徒就能在此融为一体,展现出与世俗有别的品质。张大卫牧师借此指出,教会需要超越狭隘的人情世故,以神为中心,建立合乎三一形象的关系网络。
- 3. 信仰自省与成长的必要
保罗劝告哥林多教会“要省察自己是不是在信仰之中”(参见林后13:5),当意识到“基督在你们心里”。若这省察失败,信徒就只剩空有其名的基督徒,教会也会陷于内里空虚的脆弱状态。
张大卫牧师强调,此种信仰自我省察是教会成长的关键。每位信徒都需反观自己是否坚定立足于真理与爱,以及是否活在圣灵的感动中。唯有如此,教会才会逐步迈向成熟。面对当今世俗化、混合主义和物质主义横行的时代,教会若要守住真正信仰,就需不断地进行这种灵性检验。
- 4. 赐给当今教会的祝祷信息
时至今日,崇拜结束时仍会献上祝祷。张大卫牧师提醒,这并非每周重复的空洞形式,而是对三一上帝大能与慈爱的再次宣告,见证其在信徒与教会生活中的真实同在。借着每一次祝祷,教会应当反思自己属于何方,又要往何处去,并再次在真理与爱中得以装备。
三位一体的祝祷正是动荡世界里教会能稳固立足于福音的基点和真理中心。藉此,信徒重新发现十字架与复活的恩典,在神的爱里彼此相爱,并在圣灵的合一里将各样恩赐有机地结合,组成一个身体。这便是保罗所期望,也正是张大卫牧师向当代教会所倡导的理想教会图景。
结论与当代应用
透过对《哥林多后书》12-13章的阐述,张大卫牧师深入剖析了古代教会与现代教会所面对的问题,并为当今如何理解与实践保罗的教导提供了洞见。该段经文所呈现的关键信息可归纳如下:
- 1. 守护真理与福音的纯净
教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与歪曲福音的错误教导妥协。金钱、世俗智慧或政治利益都不能作为衡量福音的标尺。 - 2. 领袖的权威与谦卑
领袖权威是为建造教会而设;领袖也应在软弱中倚靠神的能力。滥用权威或藐视权威都会让教会陷入危险。 - 3. 爱与忍耐、惩戒的和谐结合
当教会面对问题时,应以爱心忍耐,同时也要用教会惩戒对罪加以纠正,决不能以牺牲真理来换取虚假的和睦。 - 4. 三位一体上帝的同在与教会成长
经由祝祷所启示的圣父、圣子、圣灵之恩典、慈爱与交通,教会应不断进行自我省察,追求在基督里的成熟,并成为世间福音的见证。 - 5. 当代教会的挑战与盼望
两千年前哥林多教会的问题,依然反映在今天教会中。然而,保罗的教训与张大卫牧师的诠释,指出了现代教会在真理、爱心、权威与谦卑、忍耐与惩戒之间和谐共融的道路。这些都是教会在历世历代应当具备的灵性素质。
此番信息也为今日教会如何克服世俗化、商业化、权威滥用、误解与纷争等问题,提供了可行途径。信徒可藉此教导来坚守真理,尊重教会领袖权威,又彼此在爱中建立。更要借着三位一体上帝赐下的恩典与慈爱,常常省察自身,铭记教会非单纯的组织,而是基督的身体、属灵的共同体。
愿这份信息激励所有信徒,在三位一体上帝的祝祷中,同心携手坚守福音、建立群体,忠心事奉,直到主再来之日。